疫苗接种的机理主要是以人为干涉的方式让机体模拟一次轻微的细菌或病毒感染,迫使身体产生相应抗体来对抗病菌的“再次”侵犯,从而避免和减少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可以说,疫苗接种是最经济有效的疾病预防手段。
孩子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疫苗接种是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加强,可帮助机体产生抵抗外来病原体的能力,对于维护人体健康,特别是儿童的健康尤其重要。由于儿童6岁前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免疫系统,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因此易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而患病。计划免疫接种可提高儿童抵御传染病的能力,增强免疫力,就像为宝宝的健康建立了一道防火墙,防止其受到某些传染病的侵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若不进行免疫接种,将有约3%的儿童死于麻疹,2%的儿童死于百日咳,1%的儿童死于破伤风,1%的儿童会因脊髓灰质炎致终生跛行。即使有些儿童患病后幸存了下来,他们的身体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计划免疫内的疫苗都是必须接种的,即强制性免费接种。幼儿园入托、小学入学、出国等手续办理时都需要查验预防接种证。
一类疫苗VS二类疫苗
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我国疫苗主要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两大类。一类疫苗也叫计划内疫苗,属于免费疫苗,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中所包含的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肝疫苗等,通常是国产的。在我国,一类疫苗为强制性接种,其预防的多是对人类威胁巨大、传染性较强的疾病。通过接种疫苗,避免了成千上万名儿童的死亡。
二类疫苗也叫计划外疫苗,属于自费疫苗,是由公众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接种的疫苗,包括肺炎链球菌疫苗、Hib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手足口疫苗、流感疫苗等,以进口的居多。二类疫苗是对一类疫苗的有效补充,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接种自费疫苗可获得更广泛的保护,家长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孩子体质情况自行选择是否接种。比如,18个月内免疫力较差的婴幼儿可选择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及Hib疫苗,以预防肺炎的发生。如果孩子已经上学,免疫力又差,也可为孩子注射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接种疫苗前的注意事项
虽然接种疫苗可帮助宝宝增强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概率,但接种前还是要特别仔细,以下是接种疫苗前的注意事项。
1.带上《预防接种证》,便于医生登记接种信息,以防错种、重种、漏种等情况的发生。
2.了解当日要注射什么疫苗,对于接种过并发生过不良反应的,要提前告诉医生。
3.做好注射部位的清洁工作并给宝宝穿宽松的衣物。
4.清楚孩子当时的健康状况。例如孩子最近是否与传染病人有接触,有无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若有上述情况,要先和医生沟通,最后确定是否可以当天接种疫苗。
5.确保孩子无接种禁忌症。有严重慢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癫痫、惊厥史,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免疫缺陷等病史的宝宝不能进行免疫接种。一般认为,儿童免疫功能不全,不仅预防接种后效果较健康人差,如果接种减毒活疫苗,还可能引起与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
6.确定是否有过敏情况。如果受种者过去接种某种疫苗时曾发生过敏反应,就要停止接种,如对鸡蛋过敏的人群,不能接种可能含有鸡蛋成分的疫苗。
7.注射过丙种球蛋白的宝宝一个月内不宜接种活疫苗,正在接受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物治疗的宝宝也应推迟接种时间。
接种疫苗后的护理方法
1.接种后最好在医院观察半小时再离开。因为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S 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
2.孩子接种疫苗后应好好休息,打针后2~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
3.专勤换内衣,24小时内尽量不要洗澡,防局部感染。
4.不要用手搔抓注射部位。
5.不要进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葱、蒜、辣椒等。
6.让孩子多喝温开水,以便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
7.密切观察孩子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如果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和硬结,或者伴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一般不需要做任何处理,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2天即可消失。若发烧38.5℃以上应服用退烧药及时退热,如果一直高热不退或有其他异常,要及时就医。
儿童免疫接种时间表(计划内疫苗)
年龄 |
接种的疫苗 |
可预防的传染病 |
出生24小时内 |
乙型肝炎疫苗(1)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卡介苗 |
结核病 |
|
1月龄 |
乙型肝炎疫苗(2)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2月龄 |
脊髓灰质炎糖丸(1)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
3月龄 |
脊髓灰质炎糖丸(2)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
百白破疫苗(1)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
4月龄 |
脊髓灰质炎糖丸(3)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
百白破疫苗(2)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
5月龄 |
百白破疫苗(3)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6月龄 |
乙型肝炎疫苗(3)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A群流脑疫苗(1) |
流行性脑膜炎 |
|
8月龄 |
麻疹疫苗(1,也可在18月龄、4岁接种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 |
麻疹 |
9月龄 |
A群流脑疫苗(2,与第一针间隔3个月以上) |
流行性脑膜炎 |
12月龄 |
乙脑减毒活疫苗(1) |
乙型脑炎 |
水痘疫苗(1,从2018年8月1日起纳入免疫规划) |
水痘 |
|
1.5-2岁 |
百白破疫苗(加强)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麻疹(加强) |
麻疹 |
|
甲肝灭活疫苗(1,与第二针至少间隔6个月以上) |
甲型肝炎 |
|
2岁 |
乙脑减毒活疫苗(2) |
乙型脑炎 |
3岁 |
A+C流脑疫苗(1,与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至少间隔12个月以上) |
流行性脑膜炎 |
4岁 |
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
水痘疫苗(2) |
水痘 |
|
6岁 |
麻疹(加强) |
麻疹 |
白破二联疫苗(加强) |
白喉、破伤风 |
|
A+C流脑疫苗(2) |
流行性脑膜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