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科技馆】9月28日是第11个世界狂犬病日。2017“世界狂犬病日”的主题是“Zero by 30”,即到2030年实现人类狂犬病“零死亡”。那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该如何做?最有效的防疫办法又是什么呢?
关于狂犬病 我国古代早有记载
据记载,我国晋代葛洪是史上第一次描述狂犬病的人。他描述了一种病:人被疯狗咬了,非常痛苦,受不了刺激。只要听见一点声音,就会抽搐痉挛,甚至听到倒水的响声也会抽风,所以又叫做“恐水病”,就是后来的狂犬病。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祖望研究员介绍,葛洪编写的《肘后急救方》已有记载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葛洪提倡用狂犬脑组织治疗狂犬病,对狂犬病采取预防措施,这也是我国古代免疫思想的萌芽。
在西方,狂犬疫苗的发明人是法国人巴斯德。1884年巴斯德用狂犬病疫苗救活了一个被狂犬咬伤的农民儿子。
防疫狂犬病 怎么做最有效?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日前强调,狂犬病最有效、最可持续的防疫方法是大规模对犬只免疫接种,形成免疫屏障。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一个地区70%以上的犬只接种狂犬病疫苗,就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止狂犬病病毒扩散和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人类被已经接种疫苗的狗抓咬,仍然需要注射疫苗。北京120急救中心培训中心副主任陈志表示,家里的狗定期打疫苗可以大大降低狂犬病的发生,但有时候也可能会免疫失败。现在还没有非常标准化的指控体系来检测这种免疫的效果。另外,因为狗经常会带它到外面去,跟一些流浪的狗接触,也会有很多体液接触,所以口腔里,爪子上也许会沾染别的狗的狂犬病毒,所以我们不能绝对的说,被自家打过疫苗的狗咬了之后,就可以不到医院去打狂犬疫苗了。
据陈志介绍,根据统计分析,通过猫爪子抓伤人,传染狂犬病,占总体狂犬病发病的3%,猫、狗、羊、牛、猪还有其他的一些哺乳动物,包括老鼠,都是可以被狂犬病毒感染且发病的。猫有一个非常常见的习惯,就是非常喜欢舔自己的爪子,当它发病以后它的口腔中就含有了狂犬病毒,它通过不断地舔爪子,从而将病毒带到爪子上,如果被抓伤,狂犬病毒就有可能随着猫爪进入到人体,造成狂犬病毒的感染。
预防狂犬病 我国成效如何?
2013年至2015年,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与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开展“红项圈”狂犬病防控项目,旨在通过犬只的大规模免疫预防狂犬病。项目完成后,目标区域内犬只的平均免疫率达到94%,实施期间狂犬病例为零。
2017年6月,农业部印发了《国家动物狂犬病防治计划(2017-2020)》。该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达到狂犬病控制标准。其中一项工作指标为:全面建立动物狂犬病免疫点,服务范围实现全覆盖,注册犬或可管理的犬免疫密度达90%以上,免疫犬建档率达到100%。
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倡导犬只大规模免疫方法防止狂犬病,中国狂犬病报告发病人数由2012年的1425例降至2016年的592例。据了解,目前中国每年人狂犬病病例下降至10年前的五分之一,在广东深圳、东莞等市,人的狂犬病减少至0例。(赵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