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至26日,中国科技馆2024年“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第一期培训顺利举办。6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及市级科技馆馆长现场参加,并在校长论坛环节和结业交流中谈及了自己对科学教育的看法和观点。
“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实践应用”

刘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二团中学副校长
科学教育应该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科学教育也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让创新激情在心中燃烧”

王丽萍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副校长
科学教育不仅是教授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关键是要让创新的激情永远在心中燃烧,鼓励学生成长为爱创新、能创新的人。为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在小学阶段注重保持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勇于打破学校的围墙”

熊家昌
南昌市红谷滩区九龙新城第一小学副校长
中小学管理者应该科学、理性地为科学教育做“加法”。科学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单靠学校力量很难办好。我们要勇于打破学校的围墙,建立学校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通过用“活”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作用,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加快建设符合校情的科学教育特色品牌”

高海军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校长
每一个科学教育实验校,要推出属于自己的科学教育特色品牌。其中,搭建跨学科、跨学段的平台尤显重要。发展学校科学教育特色品牌,要先挖掘本校已有的校本课程体系、社团等资源,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前沿的领域,把握科学教育发展机遇,探索出更高阶的学校科学教育建设体系。
“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发展空间广阔”

陶思敏
绍兴科技馆馆长
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们要提升科技馆的活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使科技和人文相互融合,在科学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管理上持续改进和创新。我们要增强科普公共服务能级,通过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培养既懂场馆教育又懂学校教育的复合型人才研发队伍,提高科普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我们还要加强理论研究,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的科普教育方法和模式,为科普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