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谢晨)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昨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代表团由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任团长。这是中国第六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也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包括男运动员68人和女运动员28人,教练员、工作人员、竞赛辅助人员、医疗保障人员121人。参赛运动员中有85名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比88.5%。运动员平均年龄25岁,年龄最大的为45岁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海原,年龄最小的为17岁的单板滑雪运动员耿焱红。运动员来自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汉族、满族、佤族、傣族、侗族、彝族、苗族7个民族,全部为业余选手,职业有工人、农民、学生、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等。
北京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冰壶、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与北京冬残奥会申办成功前的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相比,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参赛大项从2个增加到6个,小项从6个增加到73个。在本届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目标是希望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展示中国冬残奥运动的发展成果,努力争创佳绩,为国争光。
本文来自:今晚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赵丽娟]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