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9月21日(周六)10:00-11:30
地点:中国科技馆一层报告厅
题目:北京中轴线:历史的印记,未来的篇章
嘉宾:马全宝(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遗产保护技术实验室学术负责人)
【嘉宾简介】

马全宝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任教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历史建筑保护系,建筑遗产保护技术实验室学术负责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先农坛祭祀空间营造特征研究”等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北京老城官式建筑材料的技艺与记忆》等著作9部。主编《中国传统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教材入选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教材。曾参与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申报工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等,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土木工程技术史分卷编委和主要撰稿人。承担了北京中轴线空间尺度与营造特征研究,北京国子监保护修缮设计,雄安新区乡愁遗产白皮书、认定标准及保护规划等项目,获新区建设突出贡献奖。
【内容提要】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汇集元大都、明清北京中轴线和现代北京核心建设与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它是唯一以建筑形式完整保存至今的轴线实例,彰显了中国传统都城营造的独特美学价值,并持续地对城市发展施加着重要的影响力,展现出中国传统规划理念持久的生命力。
本次讲座将以“城市的轴线”开篇,从时间与空间两大维度出发,剖析中外城市轴线的异同,介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及中轴线在其中的发展历程。通过元代奠定、明代形成、清代延续至近现代的保护与传承这几个阶段,挖掘北京中轴线这一独特文化载体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
【参与须知】
活动免费参与(无须购票),但须提前预约成功方可入场。
温馨提示:可以填写并提交预约信息,就是预约成功。如需取消预约,请在活动前一日17点前发送邮件“取消X月X日中科馆大讲堂预约+姓名+电话”(邮件标题请按此方式命名)至wanghongpeng@cstm.org.cn。
【讲座温馨提示】
1. 请保持报告厅内安静,将手机等发声装置置于静音状态;
2. 讲座过程中,未得主办方授权,禁止录音和录像;
3. 讲座中专家的观点,不代表本馆立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