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926_604192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小百科》

《小百科》

开博时间:2017-09-25 16:25:00

《小百科》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小百科》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面向少年儿童的普及性百科知识刊物。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递健康向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少年儿童读书求知的爱好和习惯、探究未知、自主寻求解答的爱好和习惯为宗旨,将趣味性、知识性、权威性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办刊特色,深受少年读者及其家长、教育工作者喜爱和好评。一些栏目已成为刊物的品牌,多次获得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期刊奖,获中国少儿报刊协会第二届报刊金奖。

文章数
分享到:

雄鸡唱千年

2017-09-26 10:19:00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中,由于“鸡”与“吉”谐音,所以鸡象征着吉祥如意。很多典故和传说都与鸡相关,下面让我们一起“温故而知新”吧!

  雄鸡与鸿鹄

  春秋时期,田饶侍奉鲁哀公多年而不被重用。

  一天,他对鲁哀公说:“我将离开您,像鸿鹄(hú)那样远走高飞了。”

  鲁哀公问:“你讲这话是什么意思?”

  田饶委婉地说 :您“难道没有看见雄鸡吗?头戴红冠,这是文 ;脚上有距(雄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是武 ;强敌在前,敢于争斗,这是勇 ;遇见食物,呼唤同伴,这是仁 ;打鸣报晓,不误时辰,这是信。鸡虽然有这五德,您还是天天把它们用来煮汤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离您很近,很容易被您得到。而鸿鹄呢?展翅千里,一任往还。落在您的林园池塘,吞吃您的鱼鳖,啄食您的五谷。它们并没有那五种品德,您反倒以为它们高贵,这是因为它们远道而来,得之不易,所以我请求离开您的身边,学鸿鹄而远走高飞。”

  后来田饶去了燕国,燕王委任他为宰相。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越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越不懂得珍惜,就像雄鸡,具备这么多优点,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感觉到它的作用呢?而鸿鹄善于长途飞翔,即使它的作用并不像雄鸡那样直接具体,人们反而对它另眼相看。人们看待身边的人才和事物何尝不是这样呢?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tì)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十分淘气,不爱读书。成年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知识贫乏,无法报效国家,于是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人们都说祖逖是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 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kūn)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俩感情深厚,情同手足,都有着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远大理想。

  有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就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今后,咱们只要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每天鸡叫后他们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锻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 ;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这个故事出自于《晋史·祖逖传》,后世用这个故事比喻有志之士要及时奋发,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祖逖具有勤奋刻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在学习上也应该这样,应养成每天学习的好习惯,不能只靠三分钟热度。

  山鸡舞镜

  曹操有个小儿子叫曹冲,从小聪明过人。曹操特别宠爱他,想立他为继承人。

  当时,南方有一种山鸡,十分欣赏自己身上的羽毛,常常对着水面起舞,观看水中自己的影子。有一年,有人献给曹操一只这种美丽的山鸡,可是它在殿堂上不肯鸣舞。众人束手无策,有人认为只有请曹冲来才有办法。

  为什么这个五六岁的孩子如此受人器重呢?因为前不久,曹冲用一个很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体重,所以大家纷纷称赞他智慧超群。

  正说着,曹冲来到了殿堂上,他一看到山鸡,就让人取一面铜镜来。山鸡在铜镜前看到自己美丽的形体,仿佛置身于明净的湖面前,居然连连欢叫、翩翩起舞起来。山鸡越舞越得意,竟不知停歇,直至疲累而死。

  这个故事载于《异苑》,比喻顾影自怜,自鸣得意,只知道追求表面的东西,而又自不量力。

  故事也表现了曹冲小小年纪就善于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

  杀鸡儆(jǐng)猴

  这个成语蕴含了这样一个典故 :从前有个耍猴人买了一只猴子,可猴子很不听话,耍猴人十分生气,就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耍猴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简直吓坏了,从此无论耍猴人说什么,猴子都会乖乖地执行指令。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用“杀鸡儆猴”的方法来警示他人,从古到今屡见不鲜。

  春秋时,齐景公任命田穰苴(ráng jū)为将,让他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任监军。田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军营集合。第二天,田穰苴早早到了营中,约定时间已过,可是庄贾却迟迟不到,田穰苴几次派人去催促,都不起作用。

  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田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地说 :这“次出征,亲戚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所以来得迟了。”田穰苴听了这话非常气愤,斥责道:“你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不以国家大事为重。这样做应该吗?”

  庄贾仗着自己是齐王宠臣,不以为然地说:“区区小事,将军何必小题大做呢?”

  田穰苴叫来军法官,问道:“无故耽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置?”

  军法官答道:“该斩!”田穰苴即命拿下庄贾,并下令将庄贾斩首示众。全军将士看到主将连违反军令的大臣都敢杀掉,都暗暗警示自己,千万别违抗将令。

  田穰苴军纪严明,使得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结果把晋、燕联军打得大败,后来又打了许多胜仗,他因此被后人尊为著名军事家。

  “杀鸡儆猴”虽出自清代小说《官场现形记》,但这种用惩罚某个个体来警诫别人的手段实例,却是自古就有。比如田穰苴治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同时要敢于不畏权贵,一视同仁,奖惩分明。

上一篇:鸭子的邻居们
下一篇:疯狂狮子兵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