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荆芥

2021-11-02 12:57:00

  荆芥自古是河南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香草,中原大地上至今仍保留着喜食荆芥的习惯。

  我从热心的邻居姐姐家要来了一包荆芥籽,还学会了她的家乡菜:凉拌荆芥、蒸荆芥面托。姐姐说她想家的时候,就从露台的花盆里扯来一把荆芥,或蒸、或拌、或佐粥,以解乡愁。

  荆芥是面条的好搭档,无论烩面、蒸面、汤面,还是捞面、炒面、拌面,甚至白水煮面,只要加上一把荆芥,就像被老神仙点化过,平庸的面条顿时便有了灵气。

  河南人对荆芥的热爱可谓深入骨髓,姐姐称赞朋友见多识广时会说:这人一定是“吃过大盘荆芥”的;每当事有不顺,也总会自嘲一句“真是不吃荆芥尽荆芥呀”。

  荆芥救国君

  相传西周时期,项子国地处中原,其国都在现今河南省沈丘县与项城市之间,北临黄河、南控长江,乃兵家必争之地。鲁国和齐国都对其垂涎已久,借口“国君会盟”,陈兵于项子国。

  势单力薄的项子国无力与强敌抗衡,国君曲蜗苦无对策,茶饭不思、忧郁成疾。一日忽有郎中求见,自称有妙药。只见他拿出一包菜籽撒入御花园,稍浇了些水便长出水灵灵的菜苗,气味辛香,正是荆芥。郎中告知御厨以荆芥为国君佐餐,连用七天后,曲蜗心情大好、胃口渐增,病竟不治而愈。

  后来,荆芥传入民间,广为百姓种植,成为大家喜爱的食物。至今,河南人仍有食用荆芥的传统,或许便与此有关。

  到老不掉牙的秘密

  无独有偶,滇菜中馒尼族的“柠檬舂干巴”、景颇族的“舂鱼”、傣家“撒撇米线”、阿昌族“苤菜根煮活鱼”等菜肴中也都也能找到荆芥的身影。

  人们发现,云南少数民族中许多老人年逾古稀仍是满口好牙,当地人说都是“稳齿莱”的功劳。明代《滇南本草》记载:“男妇老幼从不落齿,皆呼为稳齿莱”,说的正是荆芥。

  此荆芥非彼荆芥

  然而查阅资料后我才知道,豫菜、滇菜中的食用荆芥和药用荆芥并不是一回事。

  入菜的荆芥为唇形科罗勒属植物疏柔毛罗勒 Ocimum basilicum L.,属于罗勒的一个变种。

  入药用的荆芥为唇形科裂叶荆芥属植物裂叶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sfolia Briq.我国医学典籍中对其的记载始始于《神农本草经》,称为“假苏”;李时珍言其“气味辛香,如苏、如姜、如芥也。”似苏而非苏,故名假苏。古时又有将荆芥插入鼠穴以驱鼠的习俗,因此荆芥还被称为“鼠蓂”。而直到《吴普本草》,“荆芥”才被用做正名。

  食用荆芥和药用荆芥虽为同名、同科,但不同属,若要攀亲也是远亲而已。

  药用荆芥

  荆芥是临床常用中药,茎叶和花穗均可入药,分别是“荆芥”和“荆芥穗”,味辛、性微温,入肝、肺经,生用解表散风,透疹,消疮,除湿痹,用于治疗外感、咽痛、疮疡初起及多种皮肤病。荆芥穗与荆芥药性相似而药效更强。

  为治疗多种病症,也常通过炮制改变荆芥部分性状和疗效。如炒制荆芥辛散力下降,但可祛风理血,常用于产后出血过多、头晕目眩等;炒炭后辛散力极低,但具止血功效,常治疗产后血崩和虚人血崩等。各地现行的荆芥炮制品规有:荆芥、荆芥穗、炒荆芥、荆芥炭、荆芥穗炭、醋荆芥和蜜荆芥等。

  通治感冒

  荆芥是传统的解表药,既能散风寒,又能散风热,善治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比如治疗风寒感冒的荆防冲剂、感冒清热颗粒,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散,都用到了荆芥或荆芥穗。

  荆芥中起到发汗解表作用的是多种挥发油成份,而挥发油煎沸15分钟以上便会全部逸出而失去其效能。因此建议先用沸水浸泡15分钟后,再武火煮沸3~5分钟即可。也可将群药冷水浸泡30分钟、煎煮20分钟,后下荆芥搅拌,盖锅盖煮1分钟后关火。

  【石神汤】

  配方: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茶叶6克,红糖30克。

  做法:将荆芥、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同放入蛊内,备用。把红糖放入另一蛊内,水煮至红糖完全溶化为止。将备用的药物蛊放在火上煮沸,取下加红糖水服用。

  功效: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小儿感冒】

  荆芥适量放入清洁棉布小包,系好口后塞在患儿胸前6小时,用量:1周岁以内5~10g,1周岁以上酌量增加,必要时隔6小时再换1次。

  【小儿外感发热药浴】

  组成:荆芥20 g,柴胡20 g,青蒿20 g, 薄荷20 g,连翘20 g,炒牛蒡子10 g,川芎 10 g。

  方法:将中药粉成碎粗颗粒,装袋备用。使用时,将药物放入清水中煎煮至煮沸后5 min,滤出药液加清水配制成20g /L浓度,每次药浴15~25 min,药液温度保持在38~40℃。每天洗浴1次。

  透疹止痒消疮

  荆芥还是皮肤科常用药。中医认为荆芥可“祛皮里膜外之风”,既能疏风,又能胜湿,既入气分宣郁,又入血分通络,为血中之风药。其配伍防风可增强止痒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荨麻疹、湿疹、风疹、麻疹、银屑病、皮肤瘙痒、疮疡初起等症。荆芥炭可用于皮肤紫斑、过敏性紫癜等。

  研究表明:荆芥中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能抗Ⅰ型变态反应、镇静、止痒;荆芥穗有明显抗补体作用,抗Ⅲ型变态反应。荆芥与防风配伍,合用煎剂及共同提取的挥发油都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荆芥透散力强、防风祛风力胜,是1+1>2的“相须”配伍。

  荆芥穗外用也有托毒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湿疹、皮肤过敏的辅助治疗。将净荆芥穗碾成细粉,过筛后装入纱布袋,均匀撒布在痒处,用手反复搓至皮肤发红,每日2~3次。

  牵正面瘫

  面瘫是面神经麻痹造成口眼歪斜,中医认为多是由于风痰阻于面部阳明经络,气血失调所致。荆芥为阳明经行经药,可以行诸药直达病所。

  【荆芥粥】

  荆芥穗一两、薄荷叶一两、豆豉三合、白粟米三合,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渣,下米煮粥,空腹用之。用于言语艰涩,精神昏愤,口面歪斜。

  【荆芥散】

  荆芥穗研成末,以酒送服,每次二钱。用于中风口噤。

  调经止带

  荆芥还是妇科常用药。

  中医认为妇人经血皆藏于肝,肝血调和病自安。荆芥入肝经,其味辛香可以散风调肝,其性苦温可以清血止血。

  【调经】

  清代名医傅青主擅长使用荆芥治疗各种妇科疾病,他开的调经方剂中有一半使用了荆芥,旨在调和肝血。若疏肝解郁,荆芥常和柴胡、白芍配用(定经汤、宣郁通经汤);若补肝脾之气血,荆芥常和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山茱萸、阿胶之类同用(安老汤、加减四味汤)。血脉通利,肝木调和,月经病自然就好了

  【止带】

  傅青主的完带汤是治疗白带的常用方剂,方中便用到了黑芥穗治疗脾虚肝郁的湿浊带下,芥穗配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

  使用注意

  1、表虚有汗者忌用。

  2、非风湿、风寒引起的血虚寒热者勿用。

  3、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入。

  4、服荆芥者,应忌食无鳞鱼、蟹、驴肉。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