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319_72592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少年科学画报》

《少年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少年科学画报》坚持向少年儿童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科技信息,传授科学方法,激发少年儿童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文章数
分享到:

国学应该怎么学

2018-03-19 21:03:00

  汉语发声古今有别

  古代汉语的发声有4个声调——平、上、去、入。“平声”大概为今天所说的“一声”“二声”,“上声”大概为“三声”,“去声”大概为“四声”。“入声”为短促有力的读法,但这个声调自元朝开始,北方地区就已经没有了。南方人可以用方言试着读一下,读起来短促有力的声调就比较接近“入声”了。

  圣人用“曰”有原因

  “曰”在古代就是入声字,这个字在上古时期可能代表着神器刚刚打开的样子。所谓神器就是巫师们用于占卜的罐子,里面装有沙土。摇晃罐子时,沙土会形成不同的形状。打开罐子后,巫师就会根据沙土的形状来传达神的旨意。开罐子的时刻很神圣,开罐子的声音低沉而短促,也就是入声的读音。《论语》和许多经典古语中,都以“曰”来引出圣贤们的语言,可能也是为了表现隆重与深刻。

  两个版本的《尚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尚书》也在被焚之列。但当时有一位皇家顾问名叫伏生,他把《尚书》藏到了墙壁里,躲过了“火灾”。秦朝灭亡后,汉代又开始鼓励大家读这些经典书籍了。伏生打开墙壁,看到有些竹简已经损坏,但还有29卷是好的,他就取出来,在山东一带教学生。汉文帝知道后,派大臣晁错去跟他学习《尚书》。这时伏生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而29卷《尚书》也不整齐了,于是伏生就口述给晁错听。晁错一共整理出了28篇,也就是《今文尚书》。

  与此同时,汉文帝的孙子在扩建自家房子的时候,把孔子老宅的墙拆了,结果在墙壁里发现了一些用蝌蚪文写就的《尚书》。蝌蚪文是战国时期的文字,无人能识,于是孔子的后人孔安国就把这本《尚书》整理了出来,据说比晁错的《尚书》还多了16篇,这就是《古文尚书》了。

  至此,《尚书》便有了两个版本。

上一篇:停车不再是难事
下一篇:海洋睁开了“大眼睛”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