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1123_103771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开博时间:2019-09-06 16:50:00

《科学通报》是主要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报道及时快速,文章可读性强,力求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文章数
分享到:

过去十万年内地球上竟然还有另外三种人?

2020-11-23 13:21:00

  在过去的大约10万年, 已知的人类有4种, 除了我们的直接祖先早期现代人外, 还有尼安德特人、弗洛勒斯人和丹尼索瓦人。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科学通报》特邀吴新智院士撰写“过去十万年里的四种人及其间的关系”一文为您解读。

  早期现代人

  早期现代人属于解剖学上现代的智人,解剖结构已经基本上与当代人一致,他们是我们的祖先,最早代表是大约19.6万年前非洲埃塞俄比亚Omo的两个头盖骨。蕴含信息较丰富的还有埃塞俄比亚Herto的16~15.4万年前的智人长者亚种化石。广西崇左智人洞的一个下颌骨断片表现出从古老型人类向现代人类过渡的特征,年代为早于10万年前,表明从古老型人类向现代人的过渡不只发生在非洲,中国也经历过这个过程。湖南道县福岩洞的47枚牙齿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特征的人类化石,年代至晚8万年前,可能早到12万年前。这些化石对主张现代人只起源于非洲,6万年前才来到中国的“近期出自非洲说”提出了严重挑战。此外,我国还有几十个地点出土过早期现代人化石,如田园洞,山顶洞,柳江等。

头盖骨

  尼安德特人

  简称“尼人”,主要分布于西欧,向东接近东经90度,向南到达中东,与我们的主要形态差别有:头颅额部扁塌,有厚的眉脊,面部特别是嘴鼻部向前突出,没有下巴颏子,平均脑量比我们稍大,身材较矮但四肢骨骼比较粗短,牙齿较大等。他们会用火,一般都以与早期现代人不同的莫斯特技术制造石器来谋生。尼人与我们的直系祖先(早期现代人)共存于世的时间最长,在大约3万年前消失。虽然中国和欧洲都报道过尼人基因进入早期现代人和其先辈的不少形态学证据和线索,但是主流观点一直认为二者不能杂交。2010年公布的尼人基因组草图表明现代人基因组中有1%~4%来自尼人,2014年分别报道现代人中源自尼人遗传片段的总量约为尼人基因组的大约 20%和 30%。2016年报道在45000~7000年前之间,欧洲现代人中尼人DNA 的比例从3%~6% 降低到 2% 左右。2015年报道罗马尼亚4万年前左右下颌骨的古DNA,发现其基因组的 6%~9% 来自尼人,与后来的欧洲人共同具有的基因片段并不比与东亚人的多,所以其与东亚人的关系比与欧洲人的关系更密切。有两个研究组都发现,尼人对东亚人贡献的DNA比对欧洲人贡献的更多。

  古DNA研究发现,现代人含有大量源自尼人的,影响角蛋白合成的基因。尼人还有一些基因使得现代人对例如糖尿病,肝硬化,红斑狼疮,Crohn’s病(局限性肠炎)等更加敏感,吸烟更容易上瘾。尼人基因在皮肤色素方面对现代人适应环境有贡献。尼人等位基因与现代人神经学,心理学,免疫学,皮肤学的表现型都有联系,与患抑郁症的风险,患阳光照射所引起的皮肤损伤(光化学角化症)的风险,高凝血症有重大的关联。尼人基因还涉及到现代人的脂质代谢,并引起现代人男性生育能力降低。

  除了尼人对现代人有基因贡献外,研究还发现一个在早期从非洲的现代人分离出来的人群在大约10万年前对阿尔泰山的尼人祖先的基因组做过贡献。

  弗洛勒斯人

  其化石迄今只发现于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因为身材特别矮小被昵称为霍比特人。其身高估计为106厘米,脑量大约400毫升,相当于我们大多数人脑量的三分之一,工具是粗制的石器。弗洛勒斯人化石的意义至今仍是个谜,有学者认为其代表体型特别小的现代人的病态个体;主流观点认为这些化石代表一个与智人不同的物种。

  没有证据表现其与同时的其他人类有什么联系。有的研究人员推测他们的祖先是在直立人出现前从古人类进化主流分离出来的一个支系,甚至可能比我们的祖先更早走出非洲;还有人推测他们的祖先是直立人的一支,孤立地生活在这个小岛上,由于岛上食物短缺而越变越小。过去报道他们生活在18000年前,最近通过多种方法测定良巴岛的这种人的化石年代为10万到6万年前,可能是他们制造石器的年代是19万年前到5万年前。

  丹尼索瓦人

  简称“丹人”,化石出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的丹尼索瓦山洞,生活在大约4万年前,只出土了一根手指骨和两颗牙齿。其DNA与现代人以及尼人都有很大差异,与尼人分离的平均时间在64万年前,与今天非洲人分离的时间是80万年前,目前被普遍认为应该代表一种新的人类,但没有人将之命名为新的物种。估计美拉尼西亚人基因组的4.8%±0.5%来自丹人。有学者主张其在晚更新世可能广泛分布在亚洲,却认为没有丹人基因流进所有的欧亚现代人。但是西藏人和丹人共同具有可能帮助人类适应低氧环境的EPAS1基因,因此二者可能有过杂交。

  西班牙Atapuerca SH山洞43万年前古人类的线粒体DNA与丹人关系密切,因此丹人基因的分布向西可能达到欧洲大陆最西端,向南达到西太平洋岛屿,估计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这片广大地域中未来更多的古DNA研究可能发现更多丹人的痕迹。

  还有第五种人?

  有学者著文称: 还可能有除尼人和丹人以外的其他古老人与东亚现代人有过杂交。 因此除了上述4种人以外,也许还有另外一种人等待我们去发现。

文/吴新智,崔娅铭

本文来自《科学通报》

上一篇:核聚变将最终成为未来的能源吗?
下一篇:艾滋病疫苗突破需要颠覆性思维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