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0825_103308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张江科技评论》

《张江科技评论》

开博时间:2019-06-06 14:03:00

《张江科技评论》是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联合创办的一本科技评论类杂志。该刊报道评价国内外创新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商业价值,介绍上海在建设全球领先科创中心进程中的制度成果、技术成果、创业成果,推动产学研密切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文章数
分享到:

闻玉梅院士:免疫治疗的展望与思考

2020-08-25 17:37:00

 


  免疫治疗是除药物、手术、放射治疗以外的一种治疗方法。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是通过调控/修复机体的免疫应答以治疗疾病。免疫治疗的技术可归纳为激活、抑制或修复机体免疫应答几大类。免疫治疗的作用范畴则可根据作用的对象分为针对机体的固有免疫或获得性免疫。根据作用的机理,免疫治疗还可分为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两大类。虽然早在19世纪,白喉抗血清(抗毒素)已被用于治疗患者,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放射、手术治疗的有效应用,免疫治疗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30年来,免疫治疗的价值逐渐被揭示。随着慢性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病、代谢病、持续性(慢性)病毒及细菌感染等发病率的快速增长,以及对病原体耐药病例的增多,免疫治疗已成为多种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截至2017年,免疫治疗的经济效益已达到107亿美元,据估计,到2025年可达到180亿美元。


  快速发展的人类微生物基因组学、基因工程学、免疫学、临床医学及现代诊断学等是催生免疫治疗的科学基础,而患者的迫切需求则是促进免疫治疗发展的动力。目前,免疫治疗中发展最快的是对肿瘤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这些治疗性单抗或对不同的疾病靶点(如肿瘤坏死因子单抗),或对免疫调节因子(如抑制免疫检查点PD-1抗体),或对一些细胞因子(如抗炎症的IL-6受体单抗)。此外,对TLR激动剂、修饰改造T细胞、发展CAR-T等免疫治疗技术的研发也在蓬勃展开。与此同时,免疫治疗的研发在传染病与慢性病中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启动机体主动免疫的治疗性疫苗已发展为治疗慢性乙肝、肿瘤、自身免疫病、耐药性结核病、艾滋病的新策略,已有部分产品进入了III期临床试验研究。最近,应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浆以及中和单抗治疗重症患者都属于免疫治疗的领域。

  免疫治疗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其疗效出现相对迟缓。这是因为免疫治疗必须通过受体本身的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受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损伤程度对免疫治疗的疗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免疫应答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与药物的即刻疗效有所不同。此外,由于免疫治疗是新兴技术,不同免疫治疗制品的规范化、疗程的确定、应用剂量的探索、考核疗效的标准均有待建立。总之,免疫治疗具有极强的创新与探索空间,有风险也有前所未有的机遇。

  预计今后免疫治疗会在更多领域进一步发展,包括新型细胞免疫治疗、综合型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风险的预测及评估、多途径免疫治疗,以及从免疫治疗型向免疫正常化型的方向发展。免疫治疗的完善与广泛使用将带给人类生命健康第二重保护,使人们在患疾病后可再次获得对疾病的控制力和免疫力。

  闻玉梅,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六届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欧盟项目评审委员、《新发微生物与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杂志共同主编等。

  文/闻玉梅

本文来自《张江科技评论》

上一篇:科技战“疫”:从源头赋能新冠药物研发
下一篇:20个值得关注的前沿科技热点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