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30307_32474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乐科》

《乐科》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面向3-6岁的儿童,提倡蒙氏教育法,打破年龄细分,是最符合中国宝宝的益智读物,倡导国学文化,符合中国社会环境成长。

文章数
分享到: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2013-03-07 22:19:20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听话就是好孩子!”“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呢!”这是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听到的对话。讲话的家长用是否听话衡量孩子的表现,决定对孩子的奖罚。那么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案例来一一解释。

 20992

心理原因1——没能理解家长的话

案例:刚会跑的豆豆是个精力充沛的“小伙子”,他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漫游世界”般地东走走西逛逛,看到好玩的场景,他会不顾一切地直冲过去,他是高兴了,可苦坏了跟在他后面的妈妈!于是妈妈就会在豆豆后面不停地叫喊:“别跑!”“看着人!”“小心暖瓶!”可是豆豆好像跟没长耳朵一样,毫无刹车的迹象,妈妈纳闷了,这么小就不听话,长大怎么办?

专家指导

刚学会跑的小宝宝,对于语言的接受还很局限,有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家长话语的含义。那么家长就要变化一下语言表达的方式,把“别跑、看着人、不要再玩了!”这样的否定性或者模糊意思的用词,换成简单明了的肯定性用词,比如“站住!停!去洗手!”等等。因为人脑是擅长接受肯定性指令的,忽略不必要的指令,也就是说家长要想让孩子听话就要用清晰明确的语言,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唠唠叨叨。所以妈妈们以后要想让孩子们听话,就要把对他们说的话自动转换成肯定性的直截了当的语言,这样孩子们既可以自由探索,也会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地方是不能去的。

 

心理原因2——专注于当下正在进行的活动

案例:蕾蕾是个认真的孩子,不管做手工游戏, 还是看动画片,都是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妈妈虽然认为蕾蕾这样挺好,但还是感觉不满,因为她认为蕾蕾有时没有礼貌。就拿今天来说,妈妈的同事来家里做客,正好蕾蕾在看动画片,妈妈让蕾蕾赶紧过来和阿姨打招呼,可是蕾蕾就是动也不动地盯着电视,妈妈不好意思地上前拉了拉蕾蕾,蕾蕾居然生气地推开妈妈,大声说:“我看电视呢,别打搅我!”妈妈尴尬极了,不知如何是好。

专家指导

像蕾蕾这样的“不听话”其实是属于专注力较强的良好心理品质,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专注力,因为好的专注力是孩子难能可贵的素质。在孩子专注的时候,家长应该尽量不去打搅。有些家长毫无计划地安排,一会儿给孩子喝水,一会儿让孩子穿衣,把孩子的专注时间打得七零八落,最后反而埋怨孩子上学以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注,多说多动。那么蕾蕾妈妈应该怎么办呢?她应该先和同事说明情况,让蕾蕾先把动画片看完,再过来和阿姨问好,妈妈再顺势问问蕾蕾看了什么,让她和大家讲讲。这样蕾蕾既会完成专注时间的活动,妈妈也会获得蕾蕾的观片感受,对蕾蕾的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心理原因3——体验、探索的愿望过强

案例4岁的宝宝最大的爱好就是把家里的玩具和用品想方设法地拆开,然后饶有兴趣地研究研究。对于他这个爱好,宝宝妈妈也是无可奈何,因为她知道要保护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动手,可是对于宝宝想拆哪个就拆哪个的习惯又觉得既费金钱又费精力,她也曾和宝宝说不要拆家里的东西,只能拆他的玩具。可是宝宝好像置若罔闻,今天拆闹钟,明天又开始鼓捣影碟机。这可把妈妈惹急了,这样下去,宝宝还不得拆房啊!

专家指导

宝宝妈妈确实很为难,既要保护孩子的兴趣,又要有个底线,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建议宝宝妈妈一要明确设定底线,清晰果断地告诉宝宝家里什么东西是不能拆的,原因是什么;二要帮助宝宝找到他想得到的答案,比如查询资料,去博物馆参观等等,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有效的满足;三要给宝宝提出一定的要求,即不是拆了就可以的,还要知道到底那里面藏着什么?它们是怎么工作的?又该如何拼装起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和家长合作,听家长的话,把好奇心、家庭秩序及孩子成长完美结合起来。

 

心理原因4——想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案例5岁的明明是个挺乖的孩子,可是最近妈妈开始为明明担心了,因为她在收拾明明小书包时,好几次发现明明从幼儿园带回来的玩具。第一次发现的时候,妈妈告诉明明:这些玩具是幼儿园的,不能带回家。明明答应以后不再这样做了。可是没隔几天又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妈妈觉得明明太不听话了,担心这样下去,明明会养成偷偷摸摸的坏毛病。

专家指导

明明这样的“不听话”,与孩子的心理需要有关,一种可能是明明很喜欢这些玩具,而家里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于是就把玩具带回家。妈妈虽然说了他,但是并没有给予惩罚,所以就等于白说了;第二种可能是他感觉自己可以做一些了不起的事情;还有一种是明明感觉自己的行为获得了妈妈额外的关注。对于上面的几种可能,要分别对待,首先就是要让孩子承担不听话的自然后果,既要在老师面前承认错误,也要接受适当的惩罚,其次把握一下孩子看的电视或媒体的信息,引导孩子学习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最后就是家长要给予孩子应得的关注,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并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虽然获得了妈妈的关注,但不是妈妈喜欢的方式,让孩子想想什么是妈妈喜欢的方式。


上一篇:巧妙消除孩子的嫉妒心
下一篇:对抗“节日综合征”小妙方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