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屏时代真的会毁掉一代人吗?--中国数字科技馆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读屏时代真的会毁掉一代人吗?

2022-08-15 21:07:00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让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人群呈爆发式增长,其中尤以年轻人的数量最为庞大。这些设备不仅可以观影听歌,同时还兼具聊天、购物、金融交易、电子相册等多重功能。它们被人们用来工作、娱乐、记录身体活动情况、监测睡眠质量等,俨然已成为现代人须臾不离身的生活必需品。

  与此同时,关于电子屏幕危害的讨论也不绝于耳。在一些媒体报道中,使用电子屏幕的“恶果”简直罄竹难书:它会影响青少年大脑的正常发育,削弱人的认知能力,损害使用者的心理健康……

  过去,家长生怕孩子多看电视会有损视力;现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涌现更是让其忧虑感成倍增长。过去,想看电视只能端坐在沙发等固定的位置上,现在电子屏幕变得几乎无处不在,公交车、公告牌,就连垃圾箱上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手机等移动设备还可以让你躺在床上、坐在餐桌旁使用,甚至揣在口袋中随身携带。

  公众特别是为人父母者的担忧日益增长,也掀起了一股“屏幕时间”的研究热潮。所谓屏幕时间,是指人们用于观看电视、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时间。关于屏幕时间,各方说法莫衷一是,其中哪些是有理有据的真知灼见,哪些又是言过其实的夸大之辞呢?

  电子屏幕是否有害身体健康

  过度使用手机会让你手部变形,患上“科技颈”,生出骨刺。听上去是不是很吓人?事实上,这些新闻报道上常见的令人心惊的说法,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能够证实。真实情况可能远没有人们想象的严重。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限定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以应对肥胖症,但并没有特别指出电子屏幕会带来其他健康危害。

  研究发现,在过去数年,英国孩子被医生建议佩戴眼镜的数量有所增长。有人由此得出结论:这是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带来的恶果。但科研人员表示:没有充分证据显示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被医生建议佩戴眼镜的青少年增多,可能与更为严格的处方管理有关。

  另一让人揪心的问题是睡眠。研究显示,睡觉前看电子书的确会比看纸质书更不容易入睡。这可能与大多数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打乱人体生物钟节奏,让人感觉日夜颠倒有关。

  当然,多数人晚上使用手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阅读,而是聊天或是没完没了地“刷”各种新闻,这些行为对睡眠的影响更大。睡眠不足或受到干扰会增加人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比如抑郁症以及其他一些精神类疾病。目前看来,睡前不使用电子屏幕是获得最多证据支持的靠谱建议之一。

  电子屏幕是否有害心理健康

  从玩视频游戏到网络直播,在手机上你可以通过软件和网站实现各种目的。互联网巨头们特别擅长利用人们渴望获得社会认同的心理,让我们不可抑制地对点赞、转发、积累粉丝着迷上瘾。在互联网打造的这种虚拟世界集体自恋文化中,青少年所承受的情感压力引发了强烈关注。

  不少研究称,抑郁、厌食、自杀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使用电子屏幕或网络社交媒体密切相关。有研究者表示,根据相关数据,女孩在这方面较男孩受到的影响更多。过去10年间,10~14岁女孩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爆发式增长。甚至有心理学家称,数字化技术正在摧毁一代年轻人。

  但这些观点遭到了另一些研究者的质疑。他们指出:网络社交媒体归根结底只是众多会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之一,在缺乏对照研究的前提下,很难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比如:认为青少年抑郁和自杀行为与使用社交媒体有关,这一观点的基础并不牢靠,只要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方法加以改动,就会得到极其不同的结果。他们还在研究中发现,相较于使用电子屏幕,青少年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一些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更大。

  也有研究者持较为中立的观点,认为使用电子屏幕和网络社交媒体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待观察,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一些个案中网络社交媒体的确难辞其咎。比如:社交媒体上有关自残的话题容易让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走上歧途,甚至酿成死亡的悲剧。

  如何与电子设备和谐相处

  智能手机使用的爆发式增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下载电影和音乐、写文章、与亲朋好友互动、发布各类信息,所有这些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实现。可以说,智能手机赋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强大能力,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出于本能而非科学的判断。

  与其对电子屏幕的使用做出强制性限制,我们更应考虑如何让手机等电子设备与个人和家庭的实际需求以及生活方式更好地融合。对于伴随网络社交媒体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学会如何合理利用电子设备将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

  事实上,确实有许多方法可以有效帮助人们做到自律。比如:通过设置减少手机发送提醒的数量,卸载某些应用程序以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在锁屏页面设置提醒语,直接在手机上绑上橡皮筋等小玩意儿以防止自己过度查看手机信息。

  目前无论苹果还是安卓系统的手机或平板电脑都提供了各种小工具,让用户对自己的电子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比如:设置使用时间、关闭通知功能、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追踪等。此外,通过设置“夜间模式”还可以减少屏幕发出的蓝光,而“黑白模式”可将彩色屏幕转为黑白,降低对使用者的吸引力。以上种种都有助于人们获得更多电子设备的使用自主性,但一些工具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任何一项有着广泛且巨大影响的新兴技术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忧虑。20世纪电台节目的兴起也曾让家长们忧心忡忡,他们为孩子整日抱着收音机不放而发愁,其情形与今日的父母担心孩子手机成瘾几乎如出一辙。

  如果发现自己有过度沉迷电子设备的倾向,恐慌和愧疚都没用,努力将使用时间调整到让自己与身边人感到自在开心的程度,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或许才是有效的应对之策。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上一篇:紫色染料,一个划时代的意外发现
下一篇:透明的海洋生物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