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428_75872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罐头食品究竟有没有营养?

2018-04-28 21:37:00

  罐头食品的发明,堪称食品技术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在法国拿破仑时代,一位名叫尼古拉·阿佩尔的厨师注意到:封装在瓶子中的食物经加热后,只要瓶子没被打开,食物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质。基于这一发现,他发明了罐装保存食品的技术。

  最初,阿佩尔用蜡和线来封装玻璃瓶,后来又采用软木塞。不过,这样的生产工艺效率较低。后来,一位叫彼得·杜兰德的英国人把罐头技术往前推进了一步,他发明了用锡罐来封装食品的工艺。1813年,基于这项技术的罐装食品加工厂在英国建立。而此前一年,罐头技术也传到了美国。

  在阿佩尔发明罐头技术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为什么罐装加热后的食品就不容易变质。直到50多年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揭开了食物变质的奥秘,人们才知晓了罐头技术的原理。

  原来,食物之所以会变质,是因为其中细菌的生长。细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中的细菌会落到食物上,利用食物的养分不断繁殖。加热是杀灭细菌的有效手段。密封在瓶子中的食物经过充分加热,其中的细菌就能被杀灭殆尽,而密封措施又阻断了瓶子中的食物与空气的联系,不让细菌进入,于是其中的食物就可以长期保存而不会变质了。

  许多人一提起保质期长的食品,就会说:“一定用了大量防腐剂。”这其实是“想当然”。罐头技术的核心是先杀灭细菌,然后让食品与外界隔离。本来就不会“腐”,自然也就用不着“防腐”了。

  最初,罐头食品只出现在军队中。后来,随着技术不断完善,罐头食品渐渐进入了普通消费市场。到19世纪中期,罐头食品成了一种时尚食品,还在一定程度上被中产阶级视为“品位”的象征。

  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超越传统的东西总是容易被人们视为时尚。在三四十年前的中国,罐头食品也被当作“营养品”。人们去探病的时候,往往会带上几瓶罐头。当时,罐头属于一种比较高档的礼物。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食品加工技术和保存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再加上发达的物流能力,罐头食品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号召力。不过,将食品制作成罐头,依然是长期保存即食食品的最经济实惠的方案。

  特别是在国外,罐头食品依然具有巨大的市场,不少懒得烹饪的家庭常年食用大量罐头食品。另一方面,随着家用罐头制作方法逐渐完善,“DIY罐头食品”在欧美非常普遍——这类似于中国家庭制作泡菜。

  制作罐头时需要充分加热,而加热会破坏一些营养成分。因此,不少人,包括一些营养专家在内,都认为罐头食品“没有营养”。

  1997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发表的一篇综述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研究者全面地比较了新鲜蔬果、冷冻蔬果和罐装蔬果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以及烹饪和储存对这些营养成分的影响。

  结果发现:罐头食品中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多酚类化合物的确比新鲜和冷冻食品中的要低;不过,在储存中,新鲜和冷冻食品中这些物质含量的下降速度要远远大于罐头食品。

  新鲜和冷冻蔬菜都是生的,要经过烹饪才能食用,在烹饪中这些营养成分还会进一步下降,而罐头食品在食用时不需要进行烹饪。因此,拿新鲜蔬果中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来跟罐头食品中的对比,并不合理。

  另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成分,在罐头食品、新鲜食品和冷冻食品中的含量很相似。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一些特定成分反而在罐头食品中含量更高。比如,南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

  不管是从营养上还是从风味上来说,新鲜食物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无法获得新鲜食物,如果不得不对食物进行运输和保存,那么罐头食品仍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罐头食品经济实惠、安全性高,而且也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没有营养”。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上一篇:用芯片再造一个你
下一篇:为什么总有人是路痴?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