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给身体减压,生命才能活力+

2022-02-23 13:47:00

  年龄的增长往往伴随着器官的衰老,机能的下降,身体也不会再像年轻时候那么强健,会容易出现各种毛病,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多加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及时给自己的身体减减压。

  管住嘴、迈开腿,给血管减压

  20多年前如有30来岁的人得心肌梗死,大家都会非常吃惊,可如今已司空见惯,最近甚至有16岁的小伙儿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植入支架的病例。有资料表明,需要植入支架的患者中,中青年所占比例已高达17%。本属于老年病、富贵病的冠心病,如今年轻化了。问题就在于现在的中青年人(包括儿童)吃得越来越好、动得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吸烟越来越多,血压、血糖、血脂越来越超标,再过些年,势必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井喷。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给血管减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出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张海澄建议,给血管减压,首先是要戒烟,这是不用花费过多(戒烟还可节省烟钱)、不需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即可达到的措施。因为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2000年全球每10个因心血管病死亡中至少有1个与吸烟相关,吸烟造成全部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三分之一,35岁以上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中20%与吸烟相关。除了吸烟,我们自己最能控制的就是增加锻炼,应该每周至少主动锻炼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活动强度因人而异,但脉搏至少要轻微增快、身体要轻微出汗。在锻炼中血管会收缩、舒张,保持良好的弹性和功能。再者,就是要注意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尽量多食用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拒做“低头族”“久坐族”,给颈腰椎减压

  20年前颈椎病还比较少见,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随着手机等电子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久坐族”,上至八旬老人、下至8岁孩童都有可能罹患颈椎病、腰椎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主任燕铁斌教授给“低头族”“久坐族”介绍了4个保健动作:(1)眨眼。紧眨双眼数次,然后使双侧眼球依次左视、右视、转动,如此重复10次后再凝视远方1分钟。这样做有利于放松眼部肌肉,活跃眼部的血液循环。(2)转头。先抬头尽量后仰,然后慢慢低头,下额尽量贴近胸前,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随后,缓慢做头部的圆周运动,并向左右两侧倾斜10~15次;再将腰背靠在椅背上,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这样对颈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也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精神恢复。(3)叩腰。双手握空心拳,反手背后,以双手拳背着力,有节奏地叩击骶部和腰部。手法要平稳,力量由轻到重,有振动感。可先从骶部向上叩击至腰背部,再从上向下叩击至骶部,如此反复。(4)踮脚。将两脚的脚后跟踮起来,只用脚尖着地,两腿不停地上下抖动。两腿的肌肉不停地收缩和放松,会带动膝关节和踝关节不停运动,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供给下肢更多的养料和氧气,可有效避免久坐之后带来的腿部麻木沉重。

  限量饮酒,给肝脏减压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人对酒的热爱不仅因为它味美醇香,而且在于它背后蕴藏的“礼”与“情”。比如有人在高兴时饮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人在伤心时饮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有人在思念时饮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有人在离别时饮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于爱酒人士来说,真的是“无酒不欢”,但过量饮酒也会危害身体健康。有调查显示,我国2003—2011年间,酒精相关肝病的患病率为2.3%~6.1%,在饮酒史超过5年的重度饮酒者中,患病率中位数为4.5%;5年饮酒史的重度饮酒者其酒精相关脂肪变性的发生率≥50%,酒精相关肝炎发生率≥10%,酒精相关肝硬化发生率≥10%。酒精性肝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

  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喝酒首选葡萄酒或低度酒,每天喝低度白酒(38度)不超过50毫升(1两),葡萄酒不超过150毫升(1杯),啤酒不超过450毫升(1瓶)。

  偶尔发个呆,给精神减压

  我国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心理障碍者占总人口的10%左右,而城市25%的人存在显性或隐性心理危机。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紧张,使生活在这样一个飞速旋转车轮上的人们头晕目眩,心理压力的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精神疾患和心理行为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给精神心理减压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项目中,有一条建议就是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发呆是人正常的心理调节,是大脑对复杂的外界事物进行处理时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不经意间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安静状态,有自我保护、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等作用。发呆时的姿势不限,如果头部可以靠在后面或者由手臂支撑更好,头颈部肌肉的放松更有利于产生充分的松弛反应。发呆时如果不能尽快地放松下来,可以回忆自己以前经历过的轻松愉悦的场景,比如置身于温暖舒适的海滩。还可以配合进行深度的呼吸,特别是腹式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肌肉上,主动地收缩或舒张腹肌,进行5~8次缓慢腹式深呼吸,不但可以减压,也可增加大脑的氧气供应。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