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解说腔隙性脑梗塞

2021-09-30 17:43:00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占所有脑梗塞的20%~30%。特殊类型是说,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按照梗死面积的一种分类,梗死灶比较小,直径最大不会超过20毫米,一般2~4毫米。超过20毫米就属于脑梗塞范畴了。

  腔隙性脑梗塞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越来越高,7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超过了50%。很多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人,CT片上会有一个或多个小的“腔梗”。但患者也不必过于担心,绝大多数患者因为病灶范围小,部位不太重要,通常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危害相对较小。少数患者梗死灶发生在脑干,则可出现明显的肢体偏瘫。因为脑干这个位置,神经纤维非常的密集。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腔隙性脑梗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症状的,如轻度肢体麻木无力、语言不流利等;另一类是没有症状和体征的,称为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塞。在腔隙性脑梗塞的100个患者当中,约有75个患者是没有症状的。患者是否会出现临床症状,这主要取决于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的部位和病灶大小。

  如果病灶发生在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即重要神经纤维束走行的通路上,就会造成神经传导的阻断,产生症状。多数患者急性起病,部分亚急性或渐进起病,20%~30%的患者起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相比其他类型缺血性脑梗塞(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症状一般较轻,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美国著名神经病学家Fisher曾将这些临床表现归纳为21种腔隙综合征,临床常见有下列5种类型:

  1.纯运动性轻偏瘫。是最常见类型,表现为面、舌、肢体不同程度偏瘫,无感觉障碍、视力障碍和语言表达障碍,多不出现眩晕、耳鸣、视物成双等症状。病灶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桥脑、延髓等。

  2.纯感觉性卒中。常表现为半身麻木或其他感觉异常,如肢端烧灼感或沉重感、牵拉感、发冷、发热、针刺、疼痛等。

  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表现为病变对侧的纯运动性轻偏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下肢重于上肢,面部最轻。系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闭塞而使桥脑基底部上1/3与下1/3交界处病变所致。

  4.感觉运动性卒中。多以偏身感觉障碍起病,继而出现轻偏瘫。为丘脑后腹核并累及内囊后肢的腔隙性梗塞所致。

  5.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起病突然,表现为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口舌歪斜,病变侧手轻度无力伴有动作缓慢、笨拙,精细动作如书写困难等。病灶位于桥脑基底部上1/3和下2/3交界处,也可能有同侧共济失调。

  如果腔隙性脑梗塞发生在脑部非关键部位,或称为脑的相对静止区,其尚未影响到脑的功能,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医生查体也不会发现定位体征,仅在做头颅CT或MRI检查时“意外”发现,即所谓的“无症状腔隙性脑梗塞”。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