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做到哪些,能让我们远离胃癌

2021-09-30 16:35:00

  前不久,我科室一个实习医生因胃癌死亡,仅24岁。发病前一周,患者还在打篮球,因上腹不适去做胃镜,发现胃印戒细胞癌并广泛转移,没多久就并发肺栓塞而死亡。而他还不是我见过的最年轻的胃癌患者,目前,我诊治过的最年轻的胃癌患者是19岁。

  在我国最常见的癌症里,胃癌排名第二,患者数占全世界胃癌患者数的40%。虽然胃癌的高发年龄在50~80岁,但近年来19~35岁的年轻胃癌患者数量比30年前翻了一番,国内胃癌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且恶性程度高的胃癌居多。

  高发人群有7类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胃癌患者?哪些属于高发人群?研究显示,胃癌更偏爱以下几类人:

  1.40岁以上的男性。40岁以上的胃癌患者占胃癌总患者数96%以上,而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2倍多。

  2.重口味者。尤其是习惯吃高盐、腌制、烟熏、特别烫的食物,或进食新鲜蔬菜较少者。

  3.生活习惯不好者。比如长期吸烟、饮酒、不爱运动、肥胖等人群。

  4.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是被公认的头号胃癌致癌因子,据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39%的胃癌发病率。

  5.胃有问题的人。 有 胃癌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做过胃部手术的人,或有胃癌癌前病变者,如肠化生、异形增生(又称为上皮内瘤变)。

  6.家族有肿瘤疾病史者。在两三代直系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者,其得胃癌的几率会更高。

  7.有相关疾病者。比如恶性贫血者常常伴有萎缩性胃炎。此外,出生在胃癌高发区,或在高发区生活过的人,患胃癌的几率也较高。

  胃癌发病9因素

  需明确的是,胃癌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可由遗传、地理环境、饮食、幽门螺杆菌、精神等多种因素引起,其中环境、饮食、幽门螺杆菌是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环境的破坏,空气、水源、食品安全等问题十分严峻,无不向人们的健康发出挑战。改善环境水质,尽量减少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污染,对预防胃癌有重大作用。

  饮食因素 长期食用腌酸菜、咸菜、咸鱼、咸肉等食物容易诱发胃癌,这类食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进一步可转变成具有极强致癌性的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类物质。烟熏烧烤食物在制作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其中很多都具有强弱不同的致癌性。环境潮湿食物易发霉,真菌毒素污染为强致癌物质。

  因此,建议人们应低钠饮食,少吃腌制、烟熏、烧烤食物,拒绝霉变食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是肠型胃癌(绝大多数胃癌是肠型胃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也就是说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很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较非感染者胃癌发病率增高4~8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39%的胃癌发病率。

  因此,单从预防胃癌角度出发,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都要及早予以根除,尤其在胃黏膜萎缩、肠化之前根除,价值更大。

  癌前病变 最常见的胃癌发生模式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残胃、胃息肉等,这些都是“胃癌前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进一步有演变为癌的可能。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称为“胃癌前病变”,就是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其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胃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尤其是异型增生是胃癌的前一步,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10年癌变率:轻度异型增生2.5%~11%,中度异型增生14%~35%,重度异型增生10%~83%),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因此,对胃癌前疾病要及时、正规治疗,以防恶化;对胃癌前病变,更要足够重视,密切随访;对中重度异型增生及时进行内镜下治疗,以防进一步恶变。国内指南指出:

  (1)不伴有肠化和上皮内瘤变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酌情进行内镜和病理随访。

  (2)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化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应1年左右随访1次。

  (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6个月左右随访1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证实后行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吸烟酗酒 烟草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胃黏膜,诱发胃炎、胃溃疡形成,并延缓其愈合,进一步导致恶变。酒精可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其屏障,促进胃酸分泌,诱发胃炎、胃溃疡。胃黏膜慢性损伤会诱发胃癌。

  因此,戒烟禁酒对预防胃癌也很重要,尤其原有胃病的患者更应戒烟禁酒,这对治疗胃病、防止复发很重要。

  遗传因素 有研究表明,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4倍。

  因此,直系亲属中有恶性肿瘤病史,尤其有胃癌家族史者,更应重视对胃癌的预防,定期胃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精神心理因素 调查显示,孤独、抑郁、精神崩溃、压力过大等会使胃癌危险性明显升高。因此,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压力,对防止胃癌也很重要。

  职业因素 胃癌发生也与其职业有关,如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及金属行业工人,胃癌风险明显增大。长期接触放射线、放射性物质的特殊人员胃癌风险也较大。对高危职业者,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EB病毒感染 EB病毒是引起鼻咽癌及淋巴瘤等恶性疾病的主要致病源,目前认为也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EB病毒并不是胃癌的直接致癌因素,而是由于其他的基因组变异使得EB病毒得以进入恶性细胞。

  胃镜加病理活检是诊断“金标准”

  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且部分早期胃癌可在胃镜下治愈。中晚期胃癌即使经过外科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但在我国,发现的胃癌极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发现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5%。那么,怎样才能发现早期胃癌呢?建议如下:

  1.35岁以上,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做胃镜检查。

  2.40岁以上的人如果从未做过胃镜,即使幽门螺杆菌阴性,也应马上去检查1次;如果检查没问题,也无症状,此后可3~5年复查1次胃镜。

  3.有肿瘤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1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

  4.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每1~2年复查1次胃镜。

  5.病理活检证实伴有肠化生的患者,应每年复查1次胃镜;

  6.病理活检证实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应3~6个月复查1次胃镜。

  7.病理活检证实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这已经是早期胃癌了,应立即内镜下治疗。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