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制作发酵食物,谨防米酵菌酸中毒

2021-08-31 20:05:00

  最近,一则“居民聚餐食用酸汤子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进一步化验检测,最后判定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那么,传统美食酸汤子怎么会有毒?米酵菌酸又是什么东西,它是如何产生的?食用变质酸汤子缘何能引起中毒?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现将相关知识介绍于一下。

  食用变质酸汤子致多人死亡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口人在家中聚餐时因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中毒,虽经多方抢救,至10月19日,食用者9人仍全部死亡。之后,当地卫健部门发布变质酸汤子中毒原因: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最终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酸汤子是流行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及黑龙江东部一带的一种传统食物,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制作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吃起来会有酸香的气味。据说在东北是一种与酸菜、粘豆包并列的小吃,也是传统东北人所怀念的老味道。

  也许很多人都不理解,这种传统食物为何突然导致如此严重的中毒事件?而实际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有学者发现酸汤子会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2015年,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期食品安全提示公告中,也直接提出应移风易俗,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应当尽量抛弃这种陈旧的、不良的饮食习俗。

  事实上,我国近几年发生的米酵菌酸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除酸汤子,北方人常吃的臭碴子、格格豆,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传统食品,其制作过程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细菌污染,就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稍不注意,很容易引起食用者中毒。

  其实,米酵菌酸已经是“惯犯”。类似的食物中毒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之前发生在广东某肠粉店的食物中毒,经专家判断也是米酵菌酸所导致。据了解,从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事件14起,造成了84人中毒、37人死亡的人间惨剧,教训极其深刻。

  米酵菌酸是罪魁祸首

  米酵菌酸主要产生于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和变质的鲜银耳、久泡的木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如糯米、高粱、马铃薯粉,及储存不良的米粉、米线等)中。为何说食用酸汤子等是一种不良饮食习俗呢?这要从它的制作过程和方法说起。据介绍,制作酸汤子要将玉米碴洗净,用冷水浸泡十数日甚至个把月使其自然发酵。待微有酸味时,捞出清洗,再用水磨磨成糊状水面,控去水分弄成团冷冻保存。等到食用时,锅内放清水烧开,再将保存的发酵玉米面团取出化冻,最后挤成面条状放入锅里汆熟。

  事实上,玉米碴发酵的过程就非常危险,因为很容易被环境中的致病菌所污染,其中危险的致病菌之一就是椰毒假单胞菌。其广泛分布于外部环境,特别喜欢在家常发酵的玉米面里活动,也喜欢在室温下泡木耳等环境中生活,而且极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且在制作过程中,一旦出现细菌污染,人们一般也很难发现。比如酸汤子本身就有一股特别的酸味,这种风味会掩盖霉变的味道,对于不熟悉这种食物的人来说,很难分辨是否变质。加之,人们觉得反正高温消毒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于是就放心大胆地去吃了。可是在发酵以及存放过程中受到的污染,包括像黄曲霉素、米酵菌酸,通过正常低温冷冻、高温蒸煮都无法破坏其毒性。

  资料显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很高的细菌毒素之一。在夏秋季节高温潮湿天气下,长期泡发的木耳和菌类(包括木耳、银耳、香菇、蘑菇等)、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湿粉,很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从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而引起中毒。米酵菌酸无色无味,被其污染的食物也可能无任何异常,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病死率高达40%~100%。

  预防中毒有3招

  对于米酵菌酸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只能对症治疗,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尽快排出有毒食物。如果中毒不严重,还有机会抢救;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造成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患者很难生还。因此,平时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选购河粉、肠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湿米粉要特别小心,要现场查看产品原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并关注储存条件是否符合包装标示要求,购买后要及时食用,一般购买后应该当天食用完。

  其次,泡发木耳、银耳应及时食用。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的用量,不食用浸泡过夜的木耳、银耳。如果长时间浸泡后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黏液产生,应立即丢弃。

  再次,自制谷类发酵食品,不要使用发霉的玉米等原料。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的夏秋季节,浸泡谷类食物时一定要勤换水,使用前着重闻一闻有无异味;研磨的各种谷物食品贮藏时要加强通风,注意防潮、防霉变。

  最近,国家卫健委向公众发出提示:某些传统小吃的制作过程存在风险,人们应抛弃不良食俗。酵米面食物之所以能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等措施,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特别是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一定要谨慎食用。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