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

文章数
分享到:

新型“液体创可贴”,主妇必备

2022-04-28 11:05:00

  创可贴,大多数人都用过:薄薄一片,对准伤口一贴就行。

  如今,有一种“液体创可贴”(也叫液体敷料)。

  它没有胶布和棉垫,只需一涂、一抹或一喷,短短几十秒,伤口表面就会迅速形成一层透明薄膜。

  这真能管用吗?

伤口,透明薄膜,薄薄一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外科主任医师荣新洲试用过多款液体创可贴,对此颇有心得。

  最适合主妇,伤口遇水也不怕

  过去使用传统创可贴,你有没有以下烦恼:

  贴上后,洗手、洗澡都不方便;总感觉伤口处闷闷的,不透气;要是伤口恰在手指关节位,创可贴容易脱落,手指动弹不得。

  液体创可贴很好地避免了这些问题。

  荣新洲医生介绍,喷涂液体创可贴后,薄膜很快就能风干,既防水又透气。哪怕把伤口浸没在水中,也不会有水渗入,可有效隔离创面,预防感染。

  这特别适合主妇。

  她们每天都有无数家务活——洗菜、洗碗、洗衣服,样样都要沾水。每当手上有伤口,一碰水就刺痛,贴创可贴后,干活又不灵便。使用液体创可贴,就轻松多了。

  此外,不管是什么形状的伤口,液体创可贴都可覆盖,不会出现“贴一张创可贴不够,贴两张又太多”的情况?

  喷涂后,为何针扎般刺痛

  有人试用后,疑惑重重:为什么一涂上去,就感到火烧火燎的刺疼?为何闻起来一股“指甲油味”?

  这液体创可贴里,到底是什么成分?对人体安全吗?

  荣新洲医生介绍,液体创可贴溶液里,主要是成膜材料、溶剂,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性物质。合格产品都是无毒的。

  有些产品所用的溶剂,是乙醇(其水溶液就是酒精)或异丙酮等,对伤口创面有较大的刺激性,所以让人感到刺痛。

  有些产品所用的成膜材料,是硝化纤维素,该物质也是指甲油的重要成分,所以会让人闻到熟悉的“指甲油味”。

  荣新洲医生指出,目前对于液体创可贴,还未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有些日本液体创可贴,形成的保护膜比较厚实,封闭性好,但“指甲油味”较浓。有些德国喷雾式液体创可贴,无异味,但药水比较稀薄,封闭性较弱。

  使用后,伤口烂成“无底洞”?用错了!

  在江苏扬州,一位费先生磕伤了左脚踝部,便使用液体创可贴。不久,踝部红肿,伤口不停地流出分泌物。

  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发现,他的伤口已严重感染溃烂,创口深达骨筋膜层。

  是液体创可贴导致的?其实,是这名男子用错了创可贴。

  不管是液体创可贴,还是普通创可贴,都只适用于小而浅的伤口,比如轻微的磕伤、割伤等。

  以下几种伤口,不宜使用创可贴

  最好清洁伤口后,到医院就诊。

  ●创口小而深

  ●创口大量出血

  ●创口不干净

  ●创口化脓、溃烂

  ●被动物咬伤

  ●创口面积较大

  像上述新闻中的男子,他的伤口虽不大,只有1厘米左右,但却比较深,使用创可贴把创口“捂着”,很容易加重感染。

  荣新洲医生提醒,不同品牌的液体创可贴在使用注意事项上有细微区别,建议认真阅读说明书。

刺痛,感染溃烂,清洁伤口

  使用贴士

  Q:哪些人不建议使用液体创可贴?

  荣新洲医生:不建议给孩子使用。孩子皮肤娇嫩,很多液体创可贴都会导致疼痛。

  对于小孩的轻微外伤,最佳的处理办法是:清洁创口后,涂抹碘伏。

  Q:使用时有何注意事项?

  荣新洲医生:一般喷涂一次即可,如果担心防护效果不够,可在第一次喷涂形成的保护膜干燥后,再喷涂第二次。

  另外,一些液体创可贴含乙醇等易燃物,不宜携带乘坐地铁、飞机等交通工具。

  还建议仔细阅读说明书,部分产品对储存条件有要求,比如环境温度不能太高等,可能使产品发生性状改变。

  Q:什么时候该撕掉保护膜?

  荣新洲医生:液体创可贴的黏合力较强,强行撕开会有痛感,还能使伤口造成二次伤害。保护膜一般会自行慢慢脱落,如果伤口未愈合,可再次喷涂。

  Q:涂抹式液体创可贴附带的刷子,如果给不同人使用,是否会交叉感染?

  荣新洲医生:理论上会,但实际上可能性较小。实在担心,建议涂抹前先清洗创面。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上一篇:《家庭医生》
下一篇:养生黑米,营养翻倍?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