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1103_103670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除主刊《家庭医生》外,我们还出版发行《家庭药师》《健康养生》、健康科普类丛书及漫画。

文章数
分享到:

药店买来的“炉甘石洗剂”,竟是消毒水

2020-11-03 21:32:00

  炉甘石洗剂,在母婴圈“小有名气”。

  几乎每个宝妈,都会备上一瓶。痱子、湿疹、蚊虫叮咬、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它都可以搞定,大人小孩都可以用,几乎是“万能止痒药”。

  但是,如果你去药店购买,要睁大眼睛,别买成“炉甘石抑菌洗剂”。

  是的,就连一瓶十块钱的痱子水,都被人动了歪脑筋!

  真实案例

  新晋妈妈阿希到药店买炉甘石洗剂,回家后却发现,买回的是“炉甘石抑菌洗剂”。

  ▲网友提醒其他宝妈:买炉甘石洗剂,千万别买来了“消毒水”。

炉甘石抑菌洗剂,根本不是药

  炉甘石抑菌洗剂,根本不是药

  “炉甘石抑菌洗剂”,比“炉甘石洗剂”多了“抑菌”两个字,疗效升级了?

  别望文生义。它们完全是两样东西!

  炉甘石洗剂是药品,属药字号产品;而炉甘石抑菌洗剂属于消字号产品,不是药。

  消字号产品,即外用卫生消毒用品,棉签、湿纸巾等都是,只能让人“干净”,不具备治疗作用。

  药字号产品和消字号产品的审核标准,相差甚远。

  药字号产品,准入门槛很高,需经国家药品监督局严格审批,而且要经临床测试,确保安全有效,才可能获得批准,花费周期长。

  而消字号产品,门槛则低很多,无须临床试验,只需要地方卫生部门审核批准,就能上市。审批时长可能只需一个月左右。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皮肤性病科李晓伟医生就经常建议宝宝用炉甘石洗剂,但他强调:“消字号产品,是绝对不可能进医院药房的。”

  宣称“炉甘石抑菌洗剂”有功效,违法!

  《消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不小心用错,对宝宝有危害吗

  炉甘石洗剂,之所以活跃在医生处方中、推荐婴幼儿优先使用,因为两点:

  一是,功效多、适用范围广,有止痒、收敛、抗过敏、保护皮肤等多种功效。

  二是,成分简单,安全无刺激。只有三种成分:炉甘石、氧化锌和甘油。

  而炉甘石抑菌洗剂呢,则额外添加了消毒杀菌成分,有画蛇添足之嫌。

  李晓伟医生指出,一般情况下,包括长痱子、湿疹、蚊虫叮咬、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时,皮肤都不需要杀菌。

  若长期使用炉甘石抑菌洗剂,有可能造成皮肤表面菌群紊乱,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功能减弱,诱发其他皮肤疾病的发生。

  如果出现皮肤严重瘙痒、渗液等问题,也应该及时就医,由医生来确定使用哪种药物治疗。

  “挂羊头,卖狗肉”,为的都是钱

  相比于其他皮肤药,炉甘石洗剂简直“白菜价”,10块钱左右就能买一瓶。“以前更低价,只需要1.5元。”李医生说道。

  而记者发现,炉甘石抑菌洗剂比它也贵不了几块钱。商家有必要冒险“冒充”吗?

  玄机就在成本。

  申请药字号,审批费用达数十万,不包括研发费用;而消字号,审批费用仅数千元。

  同样售价10元,炉甘石洗剂的出厂价格为7.5~9元/瓶,批发利润只有0.3~0.5元/瓶左右。

  而炉甘石抑菌洗剂,出厂价仅3~6元/瓶,批发利润为1.5~3元/瓶。

  利润翻了五六倍!

  虽然一瓶的利润只有几块钱的差距,但炉甘石洗剂需求量较大,总体利润就非常可观了。

  因为有利可图,一些药厂渐渐放弃生产炉甘石洗剂,转而生产炉甘石抑菌洗剂,甚至直接给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药店配送“炉甘石抑菌洗剂”。

擦亮眼睛看清楚,别买错了

  擦亮眼睛看清楚,别买错了

  为了避免掉坑,李晓伟医生建议宝妈们,在选购炉甘石洗剂时注意这三点——

  1.注意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

  √ 药品批准文号格式: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

  × 消毒产品批准文号格式:(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卫消证字(发证年份)第××××号。

  2.看清产品名称。

  √ 只有“炉甘石洗剂”五个字。

  ד炉甘石抑菌洗剂”“炉甘石洗液”“炉甘石抑菌乳膏”,都不能买。

  3.根据药物成分来辨别。

  √ 成分只有炉甘石、氧化锌、甘油,辅料为纯化水。

  × 若添加了其他成分,都不是炉甘石洗剂。

  李晓伟还提醒大家,购买药品时不要只看适应证,只听店员推荐,而应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购买。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上一篇:《家庭医生》
下一篇:“别掏耳朵”,真不是玩笑话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